表前 表後 儲能有何不同?
.png)
何謂表前儲能?
表前儲能(Front-of-the-Meter, FTM)指的是安裝於「電表之前」的儲能系統,位於輸電或配電系統端,不直接服務單一用戶,而是用於整體電網的運作優化與支援,通常為電力公司或大型電業用戶所建置
📍安裝位置 : 電力電表(如台電電表)之前,屬於電網一部分 |
📍系統規模 : 通常為中大型(MW 等級以上)儲能電站 |
📍服務對象 : 台電 |
.png)
何謂表後儲能?
表後儲能(Behind-the-Meter, BTM)指的是安裝於電表之後的儲能系統,安裝於終端用戶內部,主要用於儲存非即時使用的電力資源(如光電系統多餘電力或離峰市電),於負載高峰或需求反應期間釋放電能,藉此降低用電成本、提升能源調度彈性,並強化用戶端供電穩定性。
⚙️表後儲能 - 系統運作原理
🔋 充電階段(儲能)
🔸 再生能源系統(如白天的太陽能發電) |
🔸 電網低電價時段(如夜間離峰) |
⚡放電階段(供電)
🔸尖峰負載超出契約容量預警 |
🔸用電尖峰時段(電價高) |
🔸太陽能系統出力不足(如夜間或陰雨) |
🔸停電或瞬時電網異常 |
👍️ 表後儲能的五大優勢
✔️ 降低用電成本: 配合時間電價策略,在低價時段充電、高價時段放電,降低整體電費支出。 |
✔️ 削減契約容量與最大需量: 於尖峰負載時段由儲能系統支援供電,有效控制契約容量與避免超約罰款 |
✔️ 提升再生能源自用率: 儲存多餘綠電於用電高峰釋出,減少回饋電網損耗與依賴市電,提高能源自給 |
✔️ 增強能源自主性與調度彈性: 結合 EMS實現智慧能源調度,強化用戶對能源的掌控能力,邁向低碳、智慧、自主的用電模式。 |
✔️ 支援需量反應: 配合需量反應計畫參與削峰,企業可依實際削減量獲得電力公司獎勵金或補助 |